浅论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2019-04-10 | 来源:百度文库
人们一日三餐都离不开食物,食物对于人体具有三种功能:一是愉悦功能,也就是满足我们的嗅觉和味觉器官对于香气和美味的欲望,同时消除饥饿感觉。二是营养功能,为我们身体的生长发育和运动提供各种营养素。三是预防疾病功能。特别是预防那些常见的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肿瘤等。食品的健康与否,不但关系到我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决定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的延续。安全健康的食品能够使我们的身体汲取足够的养分,从而保证自身生长发育和日常活动的基本需要,而且这些食物中的营养素对于维护免疫功能、抗氧化功能以及神经内分泌、 乃至脑功能等生命过程都是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而问题食品、垃圾食品则会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近年来,在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出现了令人忧虑的问题。肯德鸡的“苏丹红”、豆腐中的“吊白块”、水饺中的“毒青菜”等等,更危险的是“三聚氰胺,它不仅在牛奶中大量出现,还在鸡蛋中存在。这些形形色色的食品安全问题,就像目前全球暴发的金融危机一样,席卷整个大地,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更牵动着大家的心。
牛奶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物美价廉、食用方便,是最“接近完美的食品”,人称“白色血液”,是最理想的天然食品。人们为了保健而经常饮用牛奶,可是,不安全的牛奶却大大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在 8 月份闹得沸沸扬扬的圣元奶粉导致婴儿性早熟事件中, 圣元公司应该算是比较冤枉的。因为国家相关部门检测后称,奶粉是安全的。而在其后蒙牛和伊利的公开“对掐”事件中,人们发现圣元不过是蒙牛和伊利利用公关公司进行有计划的相互攻击时被殃及的“池鱼”。
不过,牛奶是否安全,仍然成为一个被广为关注的话题。对掐事件之后,有养殖户主动向媒体报料,用人工养殖奶牛产出的牛奶为原料生产的奶粉中含有激素不可避免——我国 60%以上的奶牛处于散养,奶牛大多是 12 个月不断挤奶,如果不保持一定的激素水平,很难达到规定的产奶量。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说,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人们严重改变了动物的生长习性,牛奶生产要借助于药物已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国家乳品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李涛博士也曾透露,奶粉中含激素并非个案, 对不孕奶牛注射催奶液追求高出奶率已成行业潜规则。李涛介绍说,“我国当前的奶牛饲养方式与传统不一样,差别体现在出奶率上。因为奶牛分泌乳汁的多少与身体内的激素含量有关。为追求更高的出奶率,一般就是对奶牛进行肌肉注射。”
除了激素,抗生素同样也被广泛用于奶牛养殖过程中。有专家调查发现,目前我国一般奶牛场中,奶牛乳腺炎的患病率在 30%左右,而治疗的方法就是打抗生素。治疗奶牛乳腺炎的药物一般是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
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消费者刚刚对乳制品业树立起来的小小信心又一次被摧毁。更让人担忧的是,就在不久前,媒体再次爆出行业内幕激素和抗生素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业。每天喝奶吃肉,就相当于每天吃下一定剂量的抗生素和激素。面对餐桌,我们可以选择的安全食品是那样的少。既然食品都不安全,又何来的营养与保健。
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 原有制度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明显有些“力不从心”, 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利用当前法律的盲点和漏洞,大肆造假,以谋取不法利润。 当前社会大众对食品安全观念的淡漠也大大加重了食品安全的危险,而且当前的政管力度尚需加强也是原因之一,个别地方政府处于对保护地方利益或一己私利的考量, 对于食品造假者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更加助长了造假者的嚣张气焰。此外,当前社会“金钱至上”“利润第一”的道德观无疑更加深了造假者的危害性。 纵观原因种种,我们不难发现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跟我们目前特殊的社会大环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只有从多方面着手,才能真正解决当前问题。
因此,为了保障人们的切身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 2009 年 2 月 28 日第七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从立法的角度确立了食品安全在国民生活中重要地位, 将民事赔偿纳入法制轨道, 彰显出与时俱进的法制理念,赢得了不少民众的赞许。 在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的国民生态环境之下, 《食品安全法》不仅要担当从严监管的角色,更要履行从重处罚的 “职责”。
其次,要加强政府行政部门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执法必严”就成了打击造假者最直接最严厉的途径。地方各部门因加强自身管理和对市场的监管, 不能因为处于各种原因而对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视而不见。作为最为人民信赖的执行者,在这点上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因该充分展现一个为人民生命安全保卫者的形象。
除此之外, 应当通过加大对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使消费者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常识和健康饮食知识,使消费者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辨别问题食品的能力,自觉抵制“问题食品”,把食用不合格食品杜绝于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之外。对此,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工具,定期组织健康饮食宣传活动,有计划地报道食品安全知识,并且要及时曝光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一些不法厂商及其商品,披露最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以保障消费者的消费知情权。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孩子的笑声, 为了更加阳光灿烂的明天, 让我们携起手来, 让食品企业、政府部门、消费者共同努力,打造安全、卫生、有质量的生活。
1:什么是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food safety)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
2:我过食品安全的特点及存在哪方面的问题?
一是新老问题并存。由于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条件比较差、工艺落后或是没有遵守卫生操作规程,造成了食品的微生物、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在相当长时间内,这些老问题将难以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与此同时,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又出现了一些工业化国家所面临的新问题。
二是源头污染突出。我国当前有两亿多的农户在以分散的方式生产初级农产品,包括我们所吃的粮食、蔬菜、水果、鸡鸭鱼肉、蛋奶,统统是农民生产的。 以我国农民目前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和遵守法律意识,出现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是难以避免的。
三是中小型食品加工企业占多数决定了食品加工业水平、 素质差。在当前近 50 万个食品生产企业中大一部分是中小型企业。以这些从业人员的素质,出现诸如产品的微生物指标超标、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应该是不奇怪的。
四是食品安全信息交流渠道不畅通。科学家和政府部不及时通报食品安全信息。媒体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不严谨、不准确的负面报道和新闻炒作,使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十分敏感,以致人们纷纷抱怨“现在还能吃什么?”